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中国人民消费者中重要的新兴消费力量,他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6篇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论文,供参考。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第一篇: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很大。为了了解疫情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的影响,我们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沈阳化工大学287名学生,主要调查了疫情期间大学生消费水平、收支结构、受疫情影响支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五个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消费行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打击。消费习惯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积累消费经验的消费行为模式。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持续的疫情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了疫情期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国内一些学者发现,疫情导致许多家庭收入下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大多数受访者消费下降,并给出了短期政策建议,重点增加可支配收入,中长期稳定市场预期;有学者认为,疫情后居民整体消费意愿呈下降趋势,报复性消费只存在于少数人群中;也有学者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发现疫情会增强消费者的从众性、冲动性和稀缺性消费倾向。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202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总规模为4183万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大学生正处于高度接受社会变化和趋势发展的年龄,有很强的消费动机,但大学生没有稳定丰富的收入来源,没有获得足够的消费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疫情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制定恢复经济、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制定防止学生陷入消费陷阱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的购买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需求,合理控制学生的群体消费行为。
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
问卷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微信、微博、QQ对沈阳化工大学大学生疫情期间的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本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87份。问卷主要是封闭式客观选择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情况、消费水平、收支结构、疫情影响、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方面,努力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全面性。
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样本中女大学生较多,但差距不明显,男女比例为2:3;四个年级分布均匀,达到20%以上;调查范围广,覆盖全国几乎所有省区。但由于学校位于东北,大部分是东北和东部的学生。(表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整体消费水平。
受新冠肺炎影响,全国经济形势严峻,家庭收入减少,各种消费场所关闭,外出活动受限,导致疫情期间大学生消费规模、数量和质量不同程度下降。如图1所示,我们调查了疫情初期、疫情爆发期、疫情恢复期三个不同阶段人均消费支出的分布情况。数据显示,与疫情初期相比,疫情爆发期学生消费水平急剧下降,近40%的学生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但疫情恢复期月均消费明显反弹,几乎一半的学生消费达到1万元以上,说明大学生确实存在报复性消费。(图1)
我们还调查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由家庭提供。虽然疫情导致家庭收入下降,但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经济压力;此外,85%以上的学生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与中国政府积极抗击疫情的态度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密切相关。受疫情影响,商品市场暂停,但政府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力的物资支持,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商品的整体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消费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调查显示,女生月平均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男女生在1000~1500元以上的比例相同,而男生在1500元以上的比例高于女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能控制开支,男生可能会购买非生活必需品,比如购买高价运动鞋和游戏用品。如今,随着社会物质的快速发展,产品逐渐多样化,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有些学生心理比较严重,造成家庭财产损失,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因此,倡导当代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势在必行。
表1样本总体情况清单。
看看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
(二)主要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
根据收入来源的调查数据,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由父母提供,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兼职收入,一些学生有其他收入来源,如奖学金。许多学生兼职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渴望独立和补贴零花钱,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现在注重塑造和加强自己的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以华北、借贷等信贷工具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占21.25%。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逐渐从传统消费转变为先进消费。此外,疫情期间,许多大学生在家上网课,受到父母的照顾和约束,零花钱减少,兼职机会大大减少,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在线贷款平台。
在疫情期间,大学生消费支出方面,调查显示,淘宝、JD.COM等网购平台已经成为疫情期间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渠道,不到一半的学生选择去实体店消费。事实上,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下降了3.9%,但全国网上零售额较去年增长了10.9%。与非疫情期间相比,随着商家推出更丰富的网上商品和更便捷的配送服务,大学生越来越喜欢网购。我们还调查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在不同类别下的主要消费支出。结果表明,学生的主要消费支出受疫情影响不大,仍以服装、餐饮、美容、电子产品和日用品为主,网上消费和交通费占比较低,学习支出占比最小。目前,大学生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娱乐、休闲、人际消费占很大比例,能够实现自我增值的学习消费占比最低。
(三)疫情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疫情对学生消费抑制的影响不容小觑。超过73%的大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消费量较平时有所下降,超过55%的学生认为消费频率有所下降,95%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没有进行任何国内外旅游活动。
同时,与平时相比,不同消费类别的月平均消费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在娱乐、餐饮、通讯三个主要方面,200元以内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8%、50%和70%,200~500元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9%、32%和17%,5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3%、18%和13%。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娱乐、餐饮、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受疫情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学生在餐饮支出方面的减少幅度最大,说明疫情大大降低了学生外出就餐的机会,也说明餐饮是大学生平日最重要的支出之一。
受疫情影响,人民群众对身体安全和健康的关注迅速增加,防护消费成为最突出的消费。18.8%的大学生认为,医疗卫生消费是疫情期间购买最多的商品,43.7%的学生购买食品最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居家时间长,客观上对新鲜食品的需求增加;二是增加营养和免疫力。
看看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
不同时期消费支出分布图。
图1疫情不同时期消费支出分布图。
(4)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
我们调查了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疫情期间的消费态度、记账习惯、提前消费和冲动消费。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理性为主,其次是习惯性,而不定型和经济性主导的人数较少。至于疫情期间是否会记账,大多数人倾向于少记账或不记账。即使记账,也选择只记录大量,养成长期记账习惯的人很少。同时,调查显示,29.8%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有冲动消费,23.4%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有超前消费。
不难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理性为主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对消费行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由于疫情期间可分配收入减少,生活费紧张,消费行为会变得谨慎。但从缺乏记账习惯、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来看,很多大学生没有合理的理财习惯。
(5)消费动机和影响因素。
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疫情期间,各种经济来源减少,原有消费平衡被打破,导致消费水平大幅下降。(2)担心病毒传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这种担心影响了他们的日常消费。疫情期间,无论哪种购物方式,频繁消费都会造成一定的传播风险,大大降低了消费行为。事实上,这种做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3)快递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购已经成为他们日常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疫情期间,消费者担心快递运输过程中存在隐患,部分地区在购买时受到地区限制。(4)部分学生认为个人休闲时间、商品价格、库存因素的变化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支出。
我们还调查了影响疫情期间消费的新闻渠道。结果表明,超过70%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官方权威发布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信心,但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披露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消费者信心的负面影响。其次,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消费行为受到专家建议的影响,认真听从防控建议,合理控制消费行为,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要出门太多。此外,亲友的建议和流言蜚语也对疫情期间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疫情期间,消费行为的变化是正常的,但千万不要盲目听一些虚假新闻和流言蜚语,跟风消费。
三、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行为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一代社会青年的消费观念和教育成果。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对消费与生产、消费与储蓄的关系有正确的态度,注重合理适度的消费,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大学生应仔细掌握每一种消费行为。
首先,疫情期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疫情防护放在第一位,减少聚集,减少人口密集场所消费次数。其次,要注意网络平台消费极其随意盲目,容易跟风消费和冲动消费,要谨慎对待。大学生一般没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虚荣,不攀比,不超越自己的消费能力。
(二)大学生需要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合理消费应以基本生活和学习消费为主,兼顾休闲、人际等消费。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消费远远大于学习消费。虽然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本末倒置。要倡导大学生适度享受消费,多投入资源提升自我价值。
(3)大学生应主动培养正确的财务习惯。
大学生正处于消费欲望与消费实力相矛盾的时期,也处于培养理财习惯的起步阶段。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记账。通过记账,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消费结构,并监督不合理的开支。同时,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将个人收入余额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或进行一些低风险投资行为。大学生应主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产,并对未来的财产有明确的定位。
(4)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高校加强消费知识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开设相关课程,或将其整合到现有的相关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质量。家长应配合学校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习惯,改善家庭消费观念,控制生活费用供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共同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倩,张荣洙。疫情下的消费-
-基于上海市消费问卷调查分析[J。
发布者:实习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zthyue.com/archives/5884